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此心中烦不得卧者,肾火上攻于心也,当滋阴以凉心肾。
于伤寒五六日,未经下而胸胁苦满者,则柴胡汤解之。少阴脉沉反发热,麻黄附子细辛汤,若二三日无里证,减辛加草用之良。
仍用柴胡加减,非其治矣。病发于阴而反下之,则气无止息而利不止矣。
阳明病,若中寒不能食,小便不利,手足然汗出,此欲作痼瘕,必大便初硬后溏。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、或干呕、或咽痛、或利止、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
按∶大柴胡是半表半里气分之下药,并不言大便。若发汗则恶寒甚,加温针则发热甚,下之则淋。
病患不大便五六日,绕脐痛,烦躁,发作有时者,此有燥屎故也。烦热自汗似桂枝证,寒热如疟似柴胡证。